形态描述
雌成虫:成虫体多呈宽卵形。老熟雌成虫之体色常为深褐色。产卵期腹下分泌出白色棉絮状卵囊,卵囊略呈长椭圆形,其大小和形状在不同个体或不同寄主及环境中常有一定变化。触角通常8节。胸足正常发育,股节粗壮。跗冠毛细,爪冠毛粗,其顶端膨大为球形。胸气门较小,气门腺路较宽。气门刺3根,其中央气门刺显著比其两侧的气门刺长而粗大,中央一根气门刺长约0.09—0.095mm,常为小气门刺长度的2倍。体缘毛细长,其顶端尖锐。管状腺分布在虫体腹面,特别在后胸气门及腹部体缘数量较多,常集聚成较宽的亚缘带。多孔腺主要分布在虫体腹面腹部中部。体背面亚缘瘤常4对。沿虫体腹部背中线分布有圆盘状孔。臀裂短。肛板呈三角形。体背面有小刺稀疏分布,而腹面体毛则较多,且长短与粗细不一。该种在外部形态方面与P. betulae (L.)很是相似,但该种的体缘毛较小而稀疏分布,体缘毛数量显著少于后者,并且体缘毛常沿体缘呈不规则的2列分布,亚缘毛长约0.035— 0.050mm。体缘毛间的距离也各有不同,多数和体缘毛本身的长度相似,但也有缘毛间之距离大于体缘毛长度,甚至为缘毛长度的1.5—3倍。
生物学
寄主:蔷薇Rosa sp.、桦 Betula sp.、葡萄、柳 Salix sp.、杨 Alnus sp.、栒子 Cotoneaster sp.、烟草、榆等。
该种适应力较强,一般在海拔3 000m的地区也可见到该蚧虫的危害寄生。寄生部位除茎和叶以外,还能寄生在葡萄的浅土中的根部。通常一年发生一代,以受精怀孕后的雌成虫越冬,翌年5月份进入产卵期,6月份幼虫出现,夏末出现成虫,10月初雄成虫羽化,交尾后完成一个世代,又以怀孕雌成虫越冬。
该种适应力较强,一般在海拔3 000m的地区也可见到该蚧虫的危害寄生。寄生部位除茎和叶以外,还能寄生在葡萄的浅土中的根部。通常一年发生一代,以受精怀孕后的雌成虫越冬,翌年5月份进入产卵期,6月份幼虫出现,夏末出现成虫,10月初雄成虫羽化,交尾后完成一个世代,又以怀孕雌成虫越冬。
生命周期
通常一年发生一代,以受精怀孕后的雌成虫越冬,翌年5月份进入产卵期,6月份幼虫出现,夏末出现成虫,10月初雄成虫羽化,交尾后完成一个世代,又以怀孕雌成虫越冬。
国外分布
经济意义
该种适应力较强,一般在海拔3 000m的地区也可见到该蚧虫的危害寄生。寄生部位除茎和叶以外,还能寄生在葡萄的浅土中的根部。